close

  “小區周圍的商鋪挺繁華,有信用貸款學校、醫院、幼兒園和大型超市,很方便。我們這些從棚戶區搬遷過來的居民都很滿意。”高俊平說。
  高俊平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北梁棚戶區居民,這兩天,他一家人正忙著裝修新房——當鋪50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高俊平將原本餐廳的位置改造成書房,將來再給孫子擺一張大書桌,讓孩子有個寬敞的空間讀書學習,未來的生活是可以預見的美好。
  據瞭解,包頭市北梁棚戶區是目前全國城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最典型的連片棚戶區。只有13平褐藻醣膠副作用方公里的北梁棚戶區住著3.5萬戶近9萬人,人均住宅面積不足15平方米,幾代同堂的狀況並不鮮見。這裡城市功能嚴重退化,95%以上的道路狹窄彎曲,“一人巷”隨處可遇,供熱、燃氣等公共設施更是空白,有的地方平均900多人才一個廁所。
  2013年2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臨北梁棚戶區考察,並製冰機出租對這裡的棚改作出重要指示,北梁棚戶區全面改造工程啟動。
  在工程啟動之初,眾多北梁居民既充滿期待,又心存疑支票貼現慮。採訪中,多名北梁居民告訴記者,他們最初的疑慮就是這次拆遷政府官員能不能真正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會不會和以往的開發商拆遷那樣,總是讓老實人吃虧?會不會房子被拆之後,遲遲無法搬入新居?
  如何消除北梁棚戶區居民的這些疑慮,成了此次北梁拆遷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包頭市副市長高志勇說:“在過去的拆遷工作中,常常由於拆遷補償制定不透明、方案公佈時‘一揭兩瞪眼’、老百姓如果不同意就強拆等問題,引發社會矛盾。為此,包頭市的決策者下定決心,此次北梁棚改必須要體現公平、透明的原則,並且把制定規則的權力交到群眾手中。”
  從2013年3月初開始,包頭市和東河區兩級政府抽調2167人組成94個調查組,歷時一個半月,對整個北梁棚戶區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
  經過摸底之後,一個初步拆遷補償方案“出爐”,並面向所有北梁居民征求意見。結果,這個初版方案遭到了北梁83.7%的居民反對。但4個月後,北梁居民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修改版的拆遷補償方案贏得了80%以上居民的支持。
  從80%以上反對到80%以上贊成,這中間,北梁棚改區發生了什麼事情?
  首先,為了讓居民對棚戶區改造有個深入瞭解,東河區組織400多名北梁棚戶區居民代表到山西省大同市某棚戶區搬遷安置示範小區參觀。帶隊的幹部告訴大家,“我們北梁的安置房,就照著這個標準建,而且只能更高”。
  之後,在北梁棚改征收補償方案修改過程中,政府又把“定規則”的權力交給群眾。數十輪自下而上的徵詢,提出意見建議106條,舉行了5場有居民、法律顧問、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的大規模聽證會,征收補償方案數易其稿。
  最後,這個被廣泛認可的征收補償方案提交包頭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通過。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消除了拆遷居民對公平的擔心。
  比如,方案中的“住房保障”條款規定,對現居住面積低於25平方米的被征收人,提供50平方米的廉租房作為住房保障,同時以原居住面積為基數,給予貨幣補償,補償金可參與政府監管的商業產權購買。這是一個“雙保障”,既可改善居住條件,又能保證居民的就業、創業。此外,對現居住面積在25~50平方米內的被征收人,提供65平方米的安置房,作為住房保障。
  這個“住房保障”條款得到了廣大拆遷戶的贊同,大家認為,這既關註到了最困難群眾的疾苦,同時也兼顧了條件稍好群體的利益。
  在東河區財神廟街道辦事處主任石麗娜看來,北梁棚改不僅是拆房子的過程,更是拆矛盾、改作風的過程。“當動遷幹部踏入群眾家時,群眾可能會對你發火,但幹部要學會耐心傾聽,在傾聽過程中,不僅拉近了與群眾的關係,還能找到拆遷的‘金鑰匙’。只要是站在群眾的角度想事、做事,老百姓總會相信你、支持你。”
  住在北梁大財神廟福義街大水卜洞49號院的王美榮今年92歲了。從動遷工作一開始,工作人員便耐心與老人溝通,給老人講政策,老人總是說,“我就想要100平方米的底店,或者給我80萬元也行。”雖然感覺老人家根本沒有要搬走的意思,但動遷人員不厭其煩,三天兩頭上門勸說,幫老人做家務,老人終於被感動了,點頭同意搬遷。老人搬家那天,福義街十一片區所有動遷幹部都來了。
  還有一位動遷幹部告訴記者,在北梁有一戶人家,男主人雙目失明,10多年前,兒子在車禍中遇難。兒子去世後,母親精神失常,無奈之下把正在外地讀大學的女兒叫了回來。10多年來,女孩和父母住在北梁一個十多平方米的破房子里,每天精心照顧父母。
  依照《征收補償方案》,這家人除了可以置換一套50平方米的樓房之外,還可以享受一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可是,這家人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想要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樓房,一家人住在一起,便於女兒繼續照顧父母。然而,如果選擇一套80平方米的樓房,這家人又根本沒有能力再交付超出安置面積的數萬元差價。儘管動遷幹部多次登門,但這戶人家始終咬定就要80平方米的樓房。
  後來有一天,當幾名動遷幹部來到這家人住的房屋時,發現屋內冰冷破舊,一家三口正在吃黑乎乎的餅子,沒有菜。動遷幹部也嘗了嘗餅子,剛吃了一口就被噎住了。那天,這家人為了不耽誤拆遷工作,決定先租房子住。目睹眼前的情景,動遷幹部含淚答應4年後保證讓這家人遷到80平方米的樓房裡。
  從屋裡出來後,一名動遷幹部提議,先給這戶人家申請一個銀行賬戶。參與動遷的幹部自願每月從私人腰包里拿錢存入賬戶,每人每月存多少數額不限,但4年後必須為這戶人家湊足購買80平方米樓房的數萬元差價。這個提議立即得到在場所有動遷幹部的響應。講述這個故事的幹部沒有向記者透露如今已經存了多少錢,但他堅信4年後一定能存夠。
  類似的感人故事在北梁動遷的各個片區都有發生,也許人物不同、情節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廣大動遷幹部用自己的真情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在動遷組,有的老百姓送來了錦旗、感謝信,有的老百姓看到動遷幹部生病了,送來了藥品,還有的老百姓過節時送來了自家做的油餅、餃子。用一個動遷幹部的話來說,“只要你願意與群眾心貼心,群眾就願意把你當親人”。
  據瞭解,截至2013年11月30日,北梁棚戶區改造百日攻堅戰收官,僅僅3個月,完成1.15萬戶的全年徵拆任務,在如此大規模徵拆中沒有發生一起群訪事件或治安案件。  (原標題:包頭北梁:拆遷拆了矛盾 棚改改了作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34ilaoq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